百科

民政部:扩大婚登跨省通办试点范围

时间:2010-12-5 17:23:32  作者:百科   来源:百科  查看:  评论:0
内容摘要:新京报讯 记者吴为)10月26日,在民政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贾维周介绍,截至9月底,全国累计“跨省”办理婚姻登记75514对。民政部社会事务司二级巡视员杨宗涛表示,协调有

新京报讯 (记者吴为)10月26日,民政在民政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部扩办试民政部办公厅副主任、大婚登跨点范新闻发言人贾维周介绍,省通截至9月底,民政全国累计“跨省”办理婚姻登记75514对。部扩办试民政部社会事务司二级巡视员杨宗涛表示,大婚登跨点范协调有关部门,省通扩大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范围,民政持续推动“为爱减负”工作。部扩办试

多种措施减少重婚、大婚登跨点范骗婚现象发生

据悉,省通从2021年6月1日起,民政民政部在部分地区进行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工作。部扩办试民政部在辽宁、大婚登跨点范山东、广东、重庆、四川实施结婚登记和离婚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在江苏、河南、湖北武汉、陕西西安实施结婚登记“跨省通办”试点。

试点启动时,采取多种措施减少重婚、骗婚现象的发生。如指导各级婚姻登记机关配置人脸识别、指纹采集比对、身份证读卡器等技术设备。

贾维周介绍,持续做好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深化拓展婚俗改革。截至9月底,全国累计“跨省”办理婚姻登记75514对。指导各地补充完善婚姻登记历史数据,全面提升婚姻登记档案电子化和登记办理智能化水平。

实验地区将颁证仪式引入结婚登记流程

2021年4月和9月,民政部共分两批确定了32个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杨宗涛介绍,32个实验区普遍提升了婚姻登记软硬件环境,推行线上和电话预约,设立结婚登记区、离婚登记区、候登区、婚前教育室、婚姻家庭辅导室、颁证大厅,让登记更加方便、快捷,环境更加温馨、浪漫,使结婚登记成为年轻人人生的美好记忆。

实验地区普遍开展了颁证服务,探索颁证式婚礼,建立地方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名人颁证制度,将颁证仪式引入结婚登记流程并实现颁证常态化,以此提升新人对婚姻的神圣感和责任感,引导当事人用庄重的颁证仪式代替大操大办。

各地普遍定期组织举办集体婚礼,有不少地方专门设置室外集体婚礼基地,在重要时间节点,针对不同群体组织集体婚礼,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如浙江省舟山市举办的“海誓山盟”集体婚礼、湖南省民政厅每年举办的“国潮”集体婚礼、河北省河间市每年定期举办的“零彩礼婚礼”、山东省青岛市举办的“结缘活力海洋之都 爱在精彩宜人之城”文明实践集体婚礼等。

杨宗涛介绍,许多地方还把婚姻登记机关搬到了公园,在公园或婚姻登记机关定期举办集体婚礼和颁证活动;不少地方还简化传统婚礼仪式,创新推出符合新时代年轻人需求的婚礼形式,深受新婚当事人欢迎。

关注 1

截至9月底城市低保对象共有686万人

贾维周介绍,截至9月底,全国共有城市低保对象686万人,低保平均标准达到746元/人·月;农村低保对象3329万人,低保平均标准达到6848元/人·年。

民生兜底保障方面,民政部深入推进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强化因疫因灾遇困群众救助,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增发一次性生活补贴,持续加大对未参保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众的临时救助力度。截至9月底,各地累计为4436.5万困难群众增发一次性生活补贴83.6亿元。

民政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阶段性降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启动条件,将低保边缘人口纳入价格补贴范围,加大对困难群众物价补贴力度。6月至9月,全国2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部分地区启动联动机制,惠及困难群众4852万人,支出资金13亿元。

贾维周介绍,今年四季度,民政部将持续做好基本民生保障领域有关工作。落实向困难群众阶段性发放生活补助相关政策,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政策衔接和数据比对,确保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

督促指导各地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救助范围,科学制定低保标准和低保收入财产准入条件,落实“单人保”等政策。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社会救助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管理办法,拓展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应用,加强部门间数据共享。全面推进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区域中心站试点工作。

此外,贾维周介绍,截至9月底,全国共有15.9万名孤儿、35.1万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国家基本生活保障范围。

关注 2

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介绍,截至202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预计“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养老服务已经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内容。

“在养老服务体系中,居家养老是我国传统养老模式,也是绝大多数家庭和老年人的选择意愿。”李邦华表示,据调查,我国老年人口中空巢老人占比目前已超过一半,部分大城市和农村地区,空巢老年人比例甚至超过70%,大量老年人不与子女或其他家人共同居住生活,面临着居家养老的许多生活不便或困难,甚至是安全风险隐患。

《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明确提出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制度,并提出了到2025年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达到100%的目标。日前,民政部等十部门出台《关于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的指导意见》,对化解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居家养老安全风险,在探访关爱服务方面作出了制度性安排。

《意见》明确,探访关爱服务是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通过定期上门入户、电话视频、远程监测等方式,了解掌握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生活情况,督促赡养人、扶养人履行赡养、扶养义务,并根据实际需要提供政策宣传讲解等服务的活动。

关注 3

多举措保障流浪乞讨人员温暖过冬

10月26日,在民政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有媒体提问,据国家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大部分地区气温有可能较常年同期偏低,请问民政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来保障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安全温暖过冬?对此,杨宗涛向媒体介绍了保障流浪乞讨人员温暖过冬的专项救助行动情况。

杨宗涛表示,在紧急情况下,要按政策规定先行实施救助,努力做到“应救尽救”。因务工不着、被盗被抢、疫情影响等出现突发性、紧迫性、灾难性困难,致使生活陷入困境的群众,也可以向救助管理机构求助。

杨宗涛介绍,民政部将指导各地集中力量开展街面巡查救助。要求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主动加强与公安机关、城市管理等部门的协调联动,突出重点做好街面巡查救助工作。

首先是突出重点时段,在夜间、降温时段、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节假日等特殊时间节点加大巡查频次。同时,突出重点场所,对车站码头、繁华街道、地下通道、桥梁涵洞、废弃房屋、在建工地等流浪乞讨人员容易集中的地段加大巡查力度。

此外,对流浪乞讨未成年人、危重病人、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人群加大救助保障力度,做到及时救助、精准救助;对不愿来站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必要的食品、衣物、保暖用品和防疫物资,并留下详细求助方式。

同时,杨宗涛还介绍,将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专项救助行动。

copyright © 2025 powered by 奇形异状网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