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骏:高碳行业转型离不开金融支持

本报记者 茹阳阳 吴可仲 北京报道
11月19日,马骏“2022中国绿色金融学术年会”于武汉举行,高碳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行业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围绕“碳中和与转型金融”主题发表演讲。转型
“过去大家听到比较多的开金是‘绿色金融’,现在‘转型金融’也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融支话题。易纲行长曾专门提到此,马骏G20也在编制转型金融框架。高碳我有幸代表中国担任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共同主席,行业今年工作组的转型重点就是编制转型金融框架。”马骏讲道。开金
马骏表示,融支经过7年左右的马骏发展,中国的高碳绿色金融体系已非常强大。截至2022年3月,行业中国绿色信贷余额达18万亿元,规模为全球之最;2016年至2021年,累计发行绿色债券约2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二;据不完全统计,绿色基金规模逾700只;此外,还有一些较为创新的绿色金融产品,如ABS、ETF、绿色保险、碳金融产品等。
马骏认为,传统绿色金融注重于支持“纯绿”或“接近纯绿”项目,如清洁能源、电动汽车及电池等项目。而在目前体系之下,高碳行业向低碳转型的经济活动还得不到充分的金融支持,因为绿色金融的目录中并未完全容纳这些转型活动。
经其调研发现,很多属于“两高一剩”行业企业的授信都普遍被压降,即使相关企业有转型意愿和良好的技术路径,“也未必能拿到钱”。
据悉,目前已经或将要被纳入碳交易市场的8大高碳行业包括发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和航空,其他如老旧建筑、公路交通等行业的碳排放强度也比较高,这些行业都需要逐步减碳。
“如果上述高碳行业的低碳转型得不到金融支持,会产生一些不良后果。”马骏表示,转型活动需要资金,没有资金可能会导致转型的失败或被迫延迟,影响“双碳”目标实现。同时,某些高碳企业如得不到资金支持,可能会破产倒闭,进而带来金融风险。此外,相关企业倒闭及裁员也会影响到社会稳定。
马骏表示,我国信贷中约10%可以被贴标为绿色信贷,而银行体系提供的融资是整个经济体系所提供融资的主体。所以,由此粗略估计,目前绿色经济活动占整个经济活动的10%左右,剩余则是非绿(经济)活动。
他认为,非绿活动又可分为“可转型的非绿活动”和“不可转型的非绿活动”。前者主体有转型意愿、能力和技术路径,如果得到金融和政策支持,则可能转型成功;后者主体无转型意愿和能力,若干年后或将退出市场。
“对于那些可转型的非绿活动,应该通过建立转型金融的框架,尤其是要通过明确界定标准、披露要求和提供政策激励,来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支持其向低碳、零碳转型。”马骏强调道。
关于国内外转型金融的市场实践,马骏表示,国际上比较典型的转型金融产品有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SLL)、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SLB)及数量不多的气候转型基金等。国内市场转型金融产品自2021年开始兴起,如SLL、SLB等;中行和建行已发布各自的转型债券框架,明确表述了哪些领域中的何种转型活动会获得其支持;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近期也发布了关于开展转型债券试点的通知。
马骏表示,综合国内外市场实践来看,转型金融虽然发展很快、各方参与积极性很高,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如从全球来看,尚缺乏对转型活动的权威界定标准,易导致“洗绿”或金融机构由于担心被视为“洗绿”而不愿参与;转型活动缺乏明确的披露要求;转型金融工具较为单一,仍以债券类、贷款类工具为主,股权类、保险类工具较少;政策激励机制尚少;“公正转型”理念在市场实践中还未得到足够重视等。
相关文章
- 本报记者 吴晓璐11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在2022论坛年会上表示,国际金融市场,包括外汇市场,受“高通胀”和“紧货币”影响,经历了剧烈震荡的一年,中国外汇市场展现了较2025-07-06
- 2022年3月,全球知名认证机构SGS为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四川时代颁发PAS2060碳中和认证证书,宁德时代宜宾工厂成为全球首家电池零碳工厂。四川时代总经理朱云峰表示,四川时代从筹备就开始规划零碳工厂2025-07-06
- 《科创板日报》上海,编辑 宋子乔)讯,意法半导体近日再度向经销商发出涨价函,宣布将于2022年第二季度再度上调所有产品线的价格,包括现有积压产品。资料显示,意法半导体是全球第四大MCU厂商,市场份额为2025-07-06
- 央视网消息:据交通运输部网站消息,近日,交通运输部印发《道路货运车辆、从业人员及场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四版)》简称《指南》)。《指南》调整了高风险岗位人员的核酸检测频次,完善了从业人员新冠疫苗2025-07-06
360数科获客成本增1.6倍借款人数却大幅缩减 强监管下贷款核销率达6.5%净利半年降26%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长江商报九年前还声称无心涉足金融,九年后周鸿祎带着他的“摇钱树”360数科NASDAQ:QFIN)回港二次IPO。日前,360数科已经通过2025-07-06说干就干!小米耗资近5000万港元回购,更有百亿回购计划…港股掀回购潮,估值底确认?
王军 证券时报年报静默期后,面对互联网股价下跌潮,等公司又开始了新一轮股票回购。3月24日晚间,小米集团公告称,公司以每股14.44港元至14.5港元的价格回购了340.94万股公司股份,耗资近5002025-07-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