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以“智能”之名,把新能源汽车变成“广告大屏”

对于汽车这样的智能产品来说,比起“大数据能够更精准知道你需要”,不应把新变成最重要的汽车是如何让驾驶更安全。
全文1558字,广告阅读约需3分钟
撰稿/马尔文(互联网从业者) 编辑 刘昀昀 校对 刘越
▲资料图。大屏在某新能源车生产车间内,智能工作人员在生产流水线上作业。不应把新变成图/新华社近日,汽车据上游新闻报道,广告9月23日,大屏重庆的智能刘女士驾驶新买不久的某品牌新能源汽车,在使用车载导航行驶时,不应把新变成中控触摸屏突然出现弹窗广告,汽车遮挡了导航信息。广告
对此,大屏相关厂家客服回应称,“如果车主不愿意接收相关信息,我们将不再推送相关信息给车主。从现在情况看,活动后台显示已全部停止(推送)。目前还不太清楚今后是否再次推送弹窗”。至于纯电车车主如何关闭中控屏弹窗广告推送功能的问题,客服表示:“目前还不清楚。”
弹窗广告不罕见,但汽车驾驶中的弹窗却突破了公众想象。违背安全常识和用户意愿的广告任性弹窗,成功点燃了用户对“智能汽车”的焦虑。
打着“智能”噱头的产品,最终变成了用户自费买了一块随时在线的广告屏。在过去的几年间,这样“想弹就弹”的场景和新闻时常见诸报端。例如,有着智慧大屏的冰箱会突然播放广告,有智慧大脑的电视机不看广告就开不了机等等。
弹窗广告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戳破了部分新能源汽车在“智能”上包装出来的宣传。在过去的商业叙事里,包括汽车在内的智能硬件,声称要以联网、语音识别和大数据能力,来拓展用户的信息交互渠道。
但上述宣传落到产品层面,消费者经常感知到的变化,往往是“为了一分便利而丧失了九分隐私”。例如经常有用户吐槽,如今车里有摄像头,冰箱也有摄像头,甚至就连电视机,也有摄像头。
对于汽车这样的产品来说,比起“大数据能够更精准知道你需要”,最重要的是如何让驾驶更安全。进一步说,就是如何让正在开车的驾驶员,感知到自己拥有对汽车的掌控能力,而不是正在驾驶着一辆可能随时会被人广告弹窗、被人录像甚至是被人远程控制的智能硬件。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厂商不顾用户安全推送弹窗广告”的营销伦理问题,而从深层上看,这其实是一个关于智能产品“所有权边界”的问题。即,对于自己花钱购买的产品,用户是否有真正的控制权。
▲资料图。云南昆明一名卡车司机准备扫码充电。图/新华社当前,在智能硬件的商业模式里,某种程度上,智能化的部分,是通过大数据和联网,取走了用户隐私和控制权来实现的。这中间的边界,也因此而变得极度模糊。
举个例子,如果有人想在业主家里安装一块随时滚动播放广告的屏幕,那么,基于业主对住宅的所有权是确定且清晰的,不经过业主的同意就入户打广告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但智能硬件还缺少关于“数据传输、信息展示”的边界划分。因此,也就出现了当用户以为是在驾驶汽车,但还有弹窗广告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强行“同乘”。
去年开始,不管是特斯拉摄像头收集数据而引发的全球争议,还是某冰箱品牌未经用户许可而在屏幕上播放广告,均是以“智能硬件”的名义,窃取了用户对于产品及其数据的所有权。
在一些生活场景里,强行弹窗损失的只是用户体验,但在驾驶这样的危险场景下,弹窗所牺牲掉的可能是用户安全。“想弹就弹”的车机广告,也对责任认定、数据权益等法律和伦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今年9月30日,《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管理规定》将施行,这正是对于此前互联网软件违规弹窗现象在政策上进行清晰界定。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在智能汽车等领域,必然也会有相应的监管政策和法律法规落地。
正在被逐步模糊的智能产品“所有权边界”,不能始终如此不明不白。类似于驾驶过程,中控触摸屏突然出现弹窗广告的情况,也不该用“不清楚”搪塞。任何情况下,用户都该拥有“不被弹窗”的权利。
相关文章
-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戚夜云8月29日,以原创内容为核心的综合营销服务提供商壹九传媒四度递表港交所。这或许是壹九传媒心情最为复杂的一次。第四次递表的数据,更新了最近6月的财务数据,但受疫情影响,营收与利润2025-07-07
- 来源:华尔街见闻按照泰勒规则,当前的理论基准利率为4%,实际基准利率至少落后165bp,峰值应在2.5%-3%。而实际紧缩时点至少落后理论窗口三个季度。• 无限量QE、配合大规模财政支出、及对劳动参与2025-07-07
- #地震快讯#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3月26日00时28分在青海海西州德令哈市北纬38.47度,东经97.34度)发生4.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中国地震台网 )2025-07-07
- 本报记者 陈佳岚 广州报道国内5G手机市场规模正迅速扩大,5G手机活跃设备数和市占率也迎来不断增长。3月21日,每日互动大数据发布的2021年度5G手机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末,5G手机在智能手机市2025-07-07
- 北京时间23日晚,美股周三开盘涨跌不一。投资者关注美联储会议纪要,以判断美联储未来的货币政策路径。美国上周初请失业救济数据与10月耐用品订单指数均超出预期。道指跌6.53点,跌幅为0.02%,报3402025-07-07
- 来源:经济日报本报北京3月26日讯记者姚进)国家外汇管理局25日公布的2021年末中国外债数据显示,2021年四季度,我国外债规模继续稳步增长。截至2021年末,我国全口径含本外币)外债余额为27462025-07-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