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季:小米净利润大跌67%,聪明的投资者在这里埋伏

来源:华盛通
8月19日,财报聪明的米净2022Q2业绩发布。
有的利润里埋数据或许符合机构的预测,另一些方面则存在或多或少的大跌的投偏差。而无论是财报聪明惊喜还是惊吓,抑或是米净中规中矩,背后都有可供理解的利润里埋意义。
一、大跌的投哪些部分超预期/不及预期?财报聪明
总的来说,2022Q2最主要的米净一些业绩数据,基本在预期之内。利润里埋
比如利润表的大跌的投各项数据,营收701.71亿元(人民币,财报聪明下同),米净同比下降20.1%;经调整净利润从2021Q2的利润里埋63亿元减少67.1%至2022Q2的21亿元。
不过此前根据彭博社收集的一致性预期,营收698.64亿元;调整后净利润为19.88亿元。所以此次营收、净利润均略超预期。
与此同时,综合毛利率下降幅度相对较小,写话0.5个百分点至16.8%;毛利由2021Q2的151.48亿元减少22.3%至2022Q2的117.68亿元。
费用率方面,管理费用增长14.3%至13.15亿元;营销费用减少6.1%至53.3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的研发费用,在营收下滑的情况下录得37.63亿元,增长22.8%,而研发费用率达到了5.36%的水平。
这次的研发投入比彭博预期多不少。
研发费用是比较值得看重的一项数据。2021年3月30日,雷军宣布了小米造车的计划,将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出行场景IoT载体)等领域进行探索。这次创业的研发投入据说会超过100亿美元。
现金流方面,小米当期经营现金流净额164.92亿元,期末现金流净额为281.83亿元。而此前根据彭博,两项财务数据分别预期为65.61亿、466.82亿元。
二、数据为何这样?
营收的下滑,与全球智能手机的消费疲软脱不了干系。
智能手机业务在小米的营收结构中,仍然拥有比较大的比例。其中超过60%的营收都是来自手机业务,其次才是IoT与生活消费产品,占比25%。
小米智能手机这次的出货量稍显疲软。据引用Canalys数据显示,2Q22 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25%至3960 万台,市场份额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至14%,保持了全球第三的排名。IDC的数据则显示,2022Q2小米份额为13.8%,同比下滑3.1个百分点。
但手机出货量的下滑,也不仅是小米的问题。
俄乌冲突、欧美通胀、国内外疫情……多重影响使得企业在需求端和产出端都会承压,公司智能手机、IoT 产品出货减少,利润率被动下降。同时手机需求的疲弱也对互联网业务的短期弹性产生一定影响。
另一方面是智能手机出货增量的枯竭趋势,从2017年开始见诸数据端。下图中蓝色折现是IDC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修匀后的曲线,相比之下小米的曲线反而显得好很多。
智能手机市场进入红海竞争阶段,叠加全球通胀和疫情冲击资产负债表的因素,延缓了换新的步伐导致实际需求减少,每个玩家都要面对结构性挑战。
增量枯竭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看到两个十分显著的趋势:
1)手机棋局中,现存智能手机头部玩家的布局模式越来越趋同,但也意味着后手的格局或许会更加纠缠不清。
苹果在高溢价产品基本盘上进一步开拓中低端市场走量,砍掉随手机附赠零部件以促进环保,客观上也能一定程度上维持利润率;过去主打性价比的一些品牌则试图找到自己的溢价能力长板,向上破圈,提升手机均价(ASP)进而提升利润率。
小米在高端化方面做得似乎还算成功。
虽然出货量下滑25%,但手机营收仅下降少6.4%至2022年第二季度的人民币386亿元。此外,根据市场公开信息,2022Q1小米智能手机均价同比上升14.1%至1189元,对比过去几年的走势,增长还挺明显。
认为这是高端化战略效果已经显现,从长远来看,手机业务的恢复态势仍然值得期待;国盛证券看好2022H2推出的更多高端机型,推动ASP 健康提升。
2)手机厂商寻找新业务突破口,而头部玩家的选择相同得离谱——IoT、造车、云。
三者实际上都可以归入IoT之列。
有研究机构认为,2029年全球IoT市场规模将达到2.47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26.4%。
企业和国家的资源投入,也可见人们对IoT的未来有所期待。
企业层面,该机构表示2022Q1为物联网公司提供的全球风险投资资金增至创纪录的 12 亿美元,而上年同期仅为 2.66 亿美元,交易总数较少,但融资轮次非常大。
国家层面,2022年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但分歧在于商业逻辑,以及市场潜力。
尽管受限于全球宏观经济低迷、通胀加剧等不利因素影响,小米IoT业务板块依旧在2022Q2实现170亿元,增长3.3%。
但IoT业务的毛利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IoT与生活消费产品分部毛利率由2022年第一季度的15.6%减少至2022年第二季度的14.3%,主要是由于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大陆618电商购物节增强了促销力度,部分被显示面板等核心零部件价格下降所抵销。
放眼整个行业,IoT大厂的数据可谓表现平平,比如市值2044亿美元的思科,2022年2~4月、5~8月两个财季营收增速仅为0.25%、-0.18%,而此前的2021年12月~2022年2月增速为6.35%。Statista数据显示,IoT市场整体规模增速会在2022年出现一个看起来不怎么线性的向下弯折,人们对宏观环境的担忧将导致需求放缓。
前景很好,但脚下的路走得十分曲折。
资本却是在乎回报周期的。如果这些问题无法在市场上得到共识,那么对于这部分业务估值的多空博弈就会继续下去,对于真正确定IoT业务乃至公司的长期价值没多大帮助。
这也是为什么对未来赛道的超前布局,需要定力。
三、研发是通往未来的船票?
这就是为何,我希望强调小米的研发投入。
几天前(8月11日)小米一口气发布了7个新品的,其中有两个信息十分值得关注:小米自动驾驶采用全栈自研算法,全力研发自动驾驶技术。截至目前,小米在自动驾驶领域首期投入33亿元研发费用;组建了超500人规模的研发团队。
人性机器人CyberONE“铁大”也很有意思,说起来,机器人很可能是下一个万亿赛道,解决的是“工具人”供需不平衡的问题。
小米推出人形机器人的速度比马斯克还还快了一步,要知道这个产业还处在讲故事阶段,秀肌肉的味道明显大于实质商业意义。
机器人也好,汽车也好,IoT也好,让前沿科技变成我们看得见的故事,正如小米从智能手机兴起时代沿用至今的口号:让每个人享受科技的乐趣。
这家公司2021年度研发支出达到13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了42.3%;2022Q2如此复杂的情况下,其研发费用仍保持22.8%的增速。
超前的投资毕竟是一件风险巨大的事儿,我们很难确定前方究竟有怎样的风险。
而不同背景、不同知识构成、了解程度截然不同的人们要达成某种共识,必定需要时间。认知与现实差距越大需要的时间就越久,这也是为什么当一场反转真正开启的时候,并不是所有人都早已埋伏在其中。
回看2020年,小米股价曾一度兑现“让股东翻倍”的豪言壮语。要知道,每个“圆底反转”背后的逻辑都不简单,需要组织架构与发展战略的调整,并且伴随着市场观念与事实的复杂漫长的博弈。
而反映到股价的运动上,所体现出来的是投资者从悲观到冷静、到反思再到重新认识,最终通过真金白银下注的过程。
所以展望更加长远的未来,机构会怎么说呢?
彭博的预期相当乐观。
四、结语
正如巴菲特所言,通胀高企+经济缓步对“所有人”都不友善;互联网技术红利退潮之后,新技术红利的探索,又蒙尘在东西方科技发展步调的割裂下。混乱即逆水,强者进弱者退,毫厘之差终致千里之谬。值此特殊时期,企业的一举一动一思一绪应格外引起重视。
而更进一步的问题是,何谓强、弱?
这或是需要多走几步才能完成的论证——先以反馈循环不断假设、验证、再假设,后于结论中达成共识、于共识中提炼价值、于价值上形成市值。许多人仍给予旧业务很大权重,这样其实也无可厚非。
唯此闭环核心是,我们坚持寻找某类公司,他们手中握着通往未来的船票;所以我们坚持用下个时代的眼光看待每项数据,用不同以往的思维寻求关于合理价值的共识。
回到商业变现的层面,小米要将这张通往未来的船票兑现,似乎都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更何况跨进了未来的大门,还有未来的未来。诚然小米的目光看得很远,星河路上难免有现实问题的牵绊。
不过正如雷军8月11日的演讲中也提到了穿越艰难时刻的感悟:既然这些痛苦难以回避,那我们能做的,就是直面这些痛苦,在痛苦中坚持前行……
说不定真的可以期待一下,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栏目简介
盛言牛熊:华盛通美港股观点类栏目,精选主流财经媒体和意见领袖评论。即时分析行情热点,揭示投资机会,纵论宏观大势。
作者简介
Monsieur Desmond,持证爬格子专员,重度历史和宏观er,现实中充实的司机、科技硬件盲目爱好者,市场风云变幻中,本着新闻批判精神,搬运严肃正经的财经观点。
温馨提示:新浪集团旗下的华盛证券,持有香港证监会1/2/4/5/9号牌照,足不出户,新浪财经用户0成本开户入金,开通服务后就能同时交易港股,美股。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
相关文章
- 央视网消息:据“成都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消息,为保障生鲜市场价格秩序稳定,9月1日上午,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了生鲜电商平台价格行为行政指导会。多多买菜、叮咚买菜、盒马鲜生、京东到家、美团优选、淘菜2025-07-06
- 财联社9月3日讯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周六9月3日)表示,德国西门子公司正参与北溪-1管道装置的维修工作,检测到了故障并准备修复它们,但没有地方可以进行维修工作。在俄气发表上述声明的前一天,该公司2025-07-06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继续丰富和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箱
转自:证券时报证券时报网讯,9月2日,2022年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在北京召开,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阮健弘在致辞中表示,央行将持续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继续丰富和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2025-07-06以数字贸易引领贸易创新发展——2022年服贸会论坛聚焦数字贸易发展新趋势
新华社北京9月1日电 题:以数字贸易引领贸易创新发展——2022年服贸会论坛聚焦数字贸易发展新趋势新华社记者姚均芳、郭宇靖9月1日,作为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系列高峰论坛之一,“数字贸易发展2025-07-06专家:加快完善契合国企等各类型企业特点的估值方法,扭转国企在资本市场大幅“折价”的趋势
中证网讯记者 昝秀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11月21日在2022论坛年会上作主题演讲时指出,估值高低直接体现市场对上市公司的认可程度。上市公司尤其是国有上市公司,要“练好内功”,也要进一步强化公众公司意识2025-07-069月2日外汇交易提醒:美指创20年新高后有望继续上行,英国经济前景担忧持续拖累英镑
北京时间周五9月2日)亚市早盘,微跌,目前交投于109.66附近。美元指数周四创下20年新高,兑对利率敏感的日元触及24年最高,此前美国数据显示经济具有韧性,给美联储激进加息以遏制通胀提供了更大空间。2025-07-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