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发表
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 曹媛 深圳报道 11月12日,经管解读香港大学经管学院深圳校区举办主题论坛,学院校区这也是深圳香港大学经管学院深圳校区第一次公开亮相。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亮相香港大学经管学院深圳校区是专家展由香港大学与深圳福田区人民政府战略合作共识下,以港大经管学院为载体,大湾共同打造的区融深港两地教学融合、产研融合、经管解读人才互通、学院校区创业创新的深圳“一院两区”的合作平台。校区内设置金融科技、亮相数字经济、专家展人工智能、大湾智慧医疗、区融ESG研究所五大战略研究所。经管解读未来,港大经管学院将在深圳校区开设各类硕士、博士及高管教育课程,为深圳打造国际化人才培养高地。
香港大学经管学院院长蔡洪滨教授表示,大湾区成为世界级国际创科中心,大学将扮演至关重要的作用,香港大学经管学院设立深圳校区,与港大本部互通资源,未来将以大湾区为主场,通过人才培养、研究、创新创业及企业社会合作,一起建设大湾区。
论坛上,港大经管学院教授毛振华以“大湾区的融合发展对中国未来经济的影响”为题,解读了大湾区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先行示范作用,并展望了大湾区融合发展前景。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持续推进。毛振华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多重优势,具备成为世界级湾区的潜力。这种优势具体表现在多个方面:其一,制度优势,即“一国两制”是粤港澳大湾区最根本、最核心的优势;其二,产业互补优势,湾区中各城市产业互补性强,有助于取长补短;其三,区位优势,大湾区“拥海抱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心脏”和“一带一路” 的主引擎;其四,市场优势,大湾区背靠庞大的国内市场,并能快速连接东南亚、欧美等海外市场;其五,人才与企业优势,湾区内具备丰富的教育资源,拥有大批创新性的国际化领军企业。
毛振华同时提醒,当前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要正视大湾区发展面临的制约和瓶颈。大湾区是重要的对外贸易中心,但金融危机以来逆全球化思潮加剧,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结构调整,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快速下降,新冠疫情或推动全球贸易进一步收缩,这对粤港澳大湾区对外贸易的发展带来挑战;与此同时,中美博弈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遏制加大,或对大湾区科创产业发展带来扰动;此外,中国经济潜在增长平台下移叠加外部政经环境变化及疫情冲击,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增长出现放缓势头,对此仍需高度关注。
如何突破上述瓶颈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毛振华表示,未来仍需加大创新力度,发挥港澳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群各自优势,加强优势互补,避免同质化竞争。
毛振华同时指出,深港互补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核心环节和重点环节。从经济规模上看,2021年,深圳、香港两地经济规模占粤港澳大湾区总规模的52.7%; 从规划定位上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香港一深圳”是唯一由两个中心城市、两个核心引擎构成的发展“极点” ;从城市功能上来看,港深两地集合了制造、科创、金融、航运、贸易以及服务等综合功能。
“需进一步加强港深优势互补与融合发展,把握构建内部大循环的战略机遇期。”毛振华表示,深圳在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方面具有较强优势,聚集了一批重要的高技术企业,其中不乏进入全球500强及全国500强的企业;而香港则在金融、人才以及高端服务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深港融合发展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和协同性。
毛振华建议,当下要以香港建设北部都会区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与推进港深协同互补机制,“将北部都会区开发与港深协同发展相结合,形成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枢纽与产业集聚枢纽”。从具体措施来看,香港北部都会区建设应利用好靠近深圳的优势,加强与深圳基础设施建设的互联互通,并完善配套的通关制度,降低沟通交流成本;北部都会区产业规划在以科创产业为主导的同时,应在物联网、人工智能、新材料及“工业4.0”与智能制造等领域进一步加强与大湾区城市的合作,并应注意与深圳及周边城市的协调发展与错位发展;此外,香港还应加大力度吸引国际科技企业入驻,利用湾区相对完备的产业链形成联动效应,推动深港经贸一体化。
最后,毛振华强调,融合发展过程中港深两地应注重“有限政府”、“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他认为,港深融合发展还体现在有限政府与有为政府的结合,香港可进一步加强“有为政府”作用从而拥抱深圳,深圳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从而拥抱香港。
从香港的角度而言,特区政府应充分发挥“经济发展目标提出者”的角色,提升北部都会区的城市功能定位,加强顶层设计,以引导高端制造业发展为主线,加快推动香港经济结构转型;进一步加大力度改善民生,更快更好解决土地问题、住房困难、收入分化等问题,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发挥好香港文化荟萃中西的优势,出台措施支持香港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从深圳的角度而言,应把握粤港澳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进一步接轨、融入全球生产体系的供应链;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和完善包容审慎监管,优化完善市场准入条件,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对于科创的促进作用,发展直接融资,加快金融创新,推动红筹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支持深交所加快建设优质创新资本中心。
(作者:曹媛 编辑:辛继召)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